广州光孝寺原是南越国第五代王赵建德的住宅,后汉武帝平南越,广州城毁,该宅亦被废。三国时,吴国骑都尉虞鄱颇有才学,曾为《易注》。然而,虞翻恃才傲物,屡犯颜直谏,令孙权不忍,将其贬往南海,虞翻举家放逐到广州后,便住在直建军 德的故宅处。虞翻不甘埋没,他说“自恨疏节、骨体不媚,犯上获罪,当长没海隅。生无可与语,死以青绳为吊客,使天下一人知已者足以不恨。”于是他在住处设帐讲学,门徙尝数百人。这在当时荒蛮的岭南是一个了不起的事,后人以“树木树人,功不可没”赞誉他为岭南文化发展的贡献。
虞翻死后,其妻捐宅为寺,名曰“制止”,此为光孝寺最早的来历。东晋安帝时,克什米尔人85岁僧昙摩耶在虞翻帮宅假冒建军大殿五间,名王园寺。至梁武帝初年,天竺僧人智药禅师从天竺携来菩提树苗,植于寺中。梁武帝中期(526年),天 竺国王子菩提达摩经过三年泛舶抵太广州,并在光孝寺设道场,后转入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,成为中土禅宗初祖。
后六祖惠能也与光孝寺颇有渊源,惠能在湖北东山寺出家,因一偈:“菩提本无树,明境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”而得五祖衣钵相授。因恐同门不服,加害其身,逃至广东,隐于一打猎队中。一日,他去光孝寺,刚好印宗法师讲经,这里风吹幡动,一僧说负动,一僧说幡动,议论不休,众莫能解,惠能听后,插言“不是风动,不是幡动,仁者心动。”满座骇然,印宗法师得知其为五祖衣钵传人后,马上行礼,拜惠能为师,并在菩提树下为惠能削发受戒。第二年,惠能即到韶关宝林寺创立了禅宗南派。
广州民谚说:“未有羊城,先有光孝”。 岭南第一古刹--广州光孝寺是羊城年代最古、规模最大的佛教名刹。寺院气势十分雄伟,殿宇结构工艺威严壮丽,特点鲜明、殿宇为明显的南宁建筑风格。光孝寺坐落于光孝路,是广州市四大丛林(光孝、六榕、海幢、华林寺)之一,原为西汉南越王赵建德府,三国时,虞翻贬谪广州居住于此,称诃林。
光孝寺曾多次易名,历史上先后有过制止寺、王苑朝延寺、法性寺、乾明禅院等称谓,而“光孝寺”一名,则是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才开始用的,沿用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了。
光孝寺至今保存的建筑、历史遗迹及文物有:始建于东晋的大雄宝殿;南朝时达摩开凿的洗钵泉;唐朝的瘗(六祖)发塔、石经幢;南汉的千佛铁塔;宋明时期的六祖殿、伽蓝殿,以及碑刻、佛像、诃子树、菩提树等。历史名人昙摩耶舍、惠能,还有印度名僧智药禅师,印度王子达摩,鉴真和尚等,都曾到该寺传经,或住了下来?
光孝寺自昙摩耶舍、求那跋陀罗二尊者创建道场,此后达摩初祖、惠能六祖先后显迹於此,一时宝坊净域,为震旦称首(见《光孝寺志》序)”由是可知光孝寺在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。
光孝寺名,曾机易其称。由“制止”而“王园”,再“乾明法性”、“崇宁万寿”。宋高宗绍兴七年(1137年)诏改“报恩广孝禅寺”,绍兴二十一年(1151年),又易“广”为“光”,光孝之称,由此始矣。
光孝寺尚存有不少历史文物古迹,如:始建於东晋的大雄宝殿,南朝达摩开凿之洗钵泉,唐惠能六祖的的发塔,密乘之陀罗尼石经幢,南汉铸造的千佛铁塔,宋时修建的伽蓝殿、六祖殿,以及碑刻、佛像、菩提等。寺院气势雄伟,殿宇优美庄严,不愧为我国建建筑艺术之瑰宝。1961年,国务院公布光孝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1986年3月5日,由国务院批准,将光孝寺归还佛教团体管理。
光孝寺及其文物之遗存,对於研究中印文化交流,中国佛教史、文化史、建筑史,以及广东地方史,都县有相当高的价值。
→东铁塔 东铁塔是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南汉大宝十年(967年)由南汉后主刘?捐造的,塔四角七级,平面呈四方形,通高7.69米,有石刻的须弥座,塔身全部都是铁铸的,全身共铸有九百多个佛龛,每个龛内都放置有小佛像,像工艺精致,刻画惟妙惟肖。塔起初建成时全身贴金,有涂金千佛塔的称誉。塔身下有莲花铁座,四周雕有“行龙火珠”与“升龙降龙火焰三宝珠”。
→西铁塔 西铁塔 位于大殿后西侧,建于南汉大宝六年(963),比东铁塔还早四年。是刘?的太监龚澄枢同他的女弟子邓氏三十三娘出名铸造的。东西两塔的造型相似,可证东铁塔是仿照西铁塔建造的。西铁塔在三十年代因台风塌屋压坏了四层,剩下三层
→瘗(yi忆)发塔 瘗(yi忆)发塔,是光孝寺的重要建筑,更是光孝寺独有的纪念塔。此塔就是当年慧能在这里剃发受戒后,寺主持法才将他剃落的头发埋在那棵菩提树下所建的砖石塔。该塔为高7.8米的七级八角形塔,每层各面均刻有佛像。由于此塔极具纪念意义,所以,虽然历经风霜千余年,但也历代募修不绝,保存完好。
 →鼓楼 原鼓楼始建于宋朝空山住持,明万历39年(1611)年复修,后废。一九九O年经考古发掘在原位置上住持僧本焕复建。鼓楼上悬放法鼓,与钟相对,跟钟声相和应遇隆重法会时,钟鼓齐鸣,其庄严气象令人诚之心,油然而生。楼以古代寺庙中的鼓楼为蓝本复建。楼供奉护法关云长神像。
|